• 邮箱系统
  • 报送系统
  • 无障碍浏览
辽宁省妇联
无障碍浏览

公共安全治理要扎根社区

信息来源: 发稿编辑:妇联管理员三 发布时间:2018年07月02日

公共安全治理要扎根社区

 

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,就要吸取过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,除了要建立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体系外,还要将这一体系延伸到乡镇(街道),直到村(社区)一级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,还有必要延伸到居民小区和自然村——

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由风险评估体系、预防体系、预警体系、应急处置体系和灾害恢复体系组成。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,就要吸取过去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经验教训,除了要建好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体系外,还要将这一体系延伸到乡镇(街道),直到村(社区)一级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人口的减少,还有必要延伸到居民小区和自然村。只有这样,才能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等五大体系的作用,才能最终构筑起公共安全治理体系。主要理由如下:

一是风险评估绕不开社区。安全经验告诉我们,致死的因素并不都那么复杂,一个井盖就可能带走一条生命。未来的风险评估不只针对工业风险源,还包括地质、火灾、洪涝、交通事故等灾害。未来的风险评估也不能只靠专家,也没有那么多专家去做这项工作。一定要建立标准,让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,可以“望闻问切”进行风险评估,让社区群众具有相应安全知识,可以提供线索,形成社区安全风险地图。

二是预防离不开社区。社区是人居住、交汇的区域,很多风险源都落在社区。预防要从源头开始,实施源头治理,绕开社区,那就是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水。只有把预防体系下延至社区,延伸至企业、单位,延伸至城市的居民小区、农村的自然村,再往下延伸到家庭,才能形成以源头治理为核心的预防体系。

三是预警体系立足于社区。风险源在社区,谁能最先了解风险源是否有现实危险?是上级部门吗?肯定不是。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一定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和群众。预警体系如果做不到落脚在社区,那就是无警可预。快速发生的突发事件可能展现不出预警体系的威力,但是在慢性危机(如地陷)面前,预警的作用就体现得非常明显了。因此,不立足于社区,就谈不上预警。

四是快速的应急处置有赖于基层。实验证明,在房间里点燃可燃物,1分30秒不灭火就会错过最佳时机,2分20秒不逃生就会轰燃,逃生几率为零。初起事故的处置极其重要。在广州不少城中村,一些社区安保人员骑着自行车、带着灭火器巡视,虽然看上去简陋,但是关键时候能解决大问题。

五是灾害恢复要依靠社区。灾害恢复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,恢复供水、供电、供气、道路、通讯等基础设施,离不开社区的理解、组织和配合。还有社区、家庭的恢复,主要依靠社区组织。只有政府、第三方组织、社区等多方配合,才能顺利、快速地恢复社会秩序。

社区该如何助力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呢?目前,全球在社区安全建设方面的经验各有特点,比如,中国有综合减灾社区、平安社区等,美国有韧性社区,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安全社区等。笔者认为,未来我们要打造公共安全治理体系,基础工作就应该以安全社区为载体,强化对安全风险的辨识与治理,加强灾害恢复体系建设。

安全社区有一套理论,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伤害流行病学原理,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(社区诊断),通过政府、社区、第三方组织、小区居民的跨界合作,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消除,达到减少伤害的目标。在此基础上,如果再加上灾害恢复体系,就可以打造“摧不垮”“有弹性”的社区。如果说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是一座塔,那么,应急管理部相当于塔尖,千万个安全社区就构成了塔基。这座塔是否稳定可靠,有时就得看塔基建得牢不牢靠。

过去,安全社区在中国是以乡镇(街道)为单位构建的,强调评定结果。未来安全社区应恢复为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以村(社区)为载体构建,或者直接以小区为主要载体构建,强调的是建设过程。如果能把安全社区重视起来,进行有所侧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,配以公共安全信息网建设,那么就能在全国形成千万个安全社区,打造支撑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坚强塔基,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就事半功倍了。

 

(文章来源:中国应急管理报)